深德观察

关于公益竞赛的那些事

竞赛奖金作为公益组织的一大资金来源,一般来说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物。但是 Kevin Starr,一名多次担任评委的基金会负责人,在发表于《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的》的一篇文章中, 强烈建议我们“摒弃”公益竞赛,理由如下:

  • 参赛者浪费大量时间在申请材料上,且几乎没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建设性意见。
  • 大多奖项鼓励的是概念上的“创新”,但没什么人理会概念能否落地、落地后究竟会怎么样。
  • 评委往往是不了解相关专业甚至公益领域的人;而且有赢家通吃的趋势:机构获奖越多,越能够获奖。
  • 竞赛让我们忽视了公益领域的真正问题:缺乏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大家说它能够促进创新,但却没有明确的证据。

尽管在批评之后,Kevin Starr也承认了好的公益竞赛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我们不妨追问:公益竞赛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如何做好一个公益竞赛?

公益竞赛的作用

麦肯锡咨询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有6种公益奖项的类型:1)树立行业标杆;2)建立展示平台;3)能力建设;4)构建网络;5)刺激市场;6)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倾向于将这6种“理想类型”视为一个公益奖项所蕴含的“潜质”。而国内公益竞赛在发挥这些潜质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是第4、5、6 点)。如果我们将公益竞赛的最终目的视为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而非做出一个华丽的颁奖典礼,它也会如我们所愿,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然,前提是我们能够做出一个好的公益竞赛。

如何做好一个公益竞赛

回到Kevin Starr的批评:一个竞赛做得不好,确实会出现诸多问题。事实上,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已经在国内看到了。做好一个公益竞赛需要复杂的努力(麦肯锡报告中提供了“如何做好一个公益竞赛”的详细指引)。根据深德公益对国内公益领域的观察以及获奖机构的评估经验,以下三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1. 让各方参与者尽量从每个环节中受益
  • 在竞赛设计时就必须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奖项的目标群体是谁?除了公益组织,是否还包括政府、社区、公众?如何让他们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 设置简明的申请流程与明确的评估标准,别浪费参赛者与评委的时间
  • 选择专业的评委(不妨包括其他基金会或潜在投资者),让他们与参赛者有充分时间进行直接交流,提供建设性意见乃至赛后的各项支持
  • 考虑以擂台赛等形式把参赛者们放到一起,构建参赛者之间、与相关方(政府、基金会、媒体等)的网络,鼓励经验分享
  1. 高效地进行宣传推广

传与推广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这点也许不需强调,让主办方为难的往往是预算问题。Kevin Starr的一个观点就是:现金奖励必须相当于颁奖典礼经费的20倍,才算是一个好奖项。但麦肯锡的报告指出,许多有影响力的竞赛,奖金以外的开支往往与奖金差不多。深德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这些推广到底转化成了怎样的品牌影响力与倡导效果。

  1. 竞赛结束之后同样需要关注
  • 总结参赛者与获奖者的情况,进行后期跟踪,监督获奖项目的执行,评估奖金的使用效率与效果。
  • 如果某个获奖项目效果显著,考虑进行长期资助,或将其整合到出资方自身机构的业务中去。
  • 以研讨会、展示会、投资平台等方式将参赛者网络与其他网络(资助者、投资者、媒体等)进行链接,向其他资源平台推荐优秀项目。

联结、推广、执行与跟进:一次好的公益竞赛,差不多就是一次“伪装成竞赛形式的投资行为”,能够构成对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合理化的有力推动。随着国内公益事业的迅猛发展,这个“市场”也会越来越大。我们希望届时伴随而来的不会有太多Kevin Starr口中的“烂竞赛”,而是更多对公益竞赛的研究与评估,更多的专业支持机构,更多的优秀竞赛以及经验交流。

Back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