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德观察

中国影响力投资观察

中国还远称不上是影响力投资的天堂。虽然 “社会企业”理念开始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而且社会企业的数目在过去5年激增,但对社会企业家和影响力投资家而言,当前社会企业领域仍然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如何实现其规模化?

例如,一家北京的社会企业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成功启动之后,今年开始面临业务的停滞不前。一些原来的主要企业客户开始寻找新的公益合作伙伴,社企越来越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开始给社企本就拮据的口袋施加额外压力,同时,一些创业伙伴开始离开机构,造成社企的士气低落。
以上案例在中国并非罕见。在深德评估的近50家优秀社会企业中,超过60%的社企对于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深感彷徨。中国社企面临最常见的挑战包括:

  • 如何激励团队和社会企业家们一起共同成长?
  • 服务共同客户的时候,如何和其他商业机构在同一服务中胜出?
  • 如何将社企的商业模式提升,从“卖产品”提升到“提供解决方案”、“建立长期合作伙伴”?

深德认为,以上运营层面的挑战其实源于更深层面的问题,即社会企业家们自身的某些局限性:

  • 众多社会企业家们来自非盈利背景,但是,运营一家非盈利机构与运营“营利”机构千差万别。而衡量一个社会企业的成功,其指标体系除了“社会效益”以外,还要求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 许多社会企业家擅长创意和获取支持性资源,但不善于实施和资源利用及管理。社会企业家们应不仅仅停留在“畅想愿景”,而是把愿景积极转化为社企的战略、行动计划和结果。
  • 不少社会企业家表现出令人敬畏的“个人英雄主义”,却不一定是有效的团队领导人,不善于激励团队、授权管理。他们团队里的骨干,很多是很好的客户经理,但不一定是好的业务开发人。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问题也常常困惑着影响力投资者们:他们在商业尽职调查过程中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和以上类似。毕竟,投资一个初创期的企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评估一个社会企业家。

实现社会企业的规模化,必须要实现一个质的突破。这个突破不仅仅是在商业模式上,更是社会企业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落实到行动和取得成果的方式。具体而言,一个有规模化潜质的社会企业家需要有以下三个重要素质:

  • 不仅仅能讲好故事,而且行动能够落地;
  • 不仅仅看重社会效益,并且也看重财务效益,重视财务管理;
  • 不仅仅是英雄,更是领袖。

深德认为,“社会企业”令人兴奋的原因,不仅是创新的业务模式,更是社会企业家们脱胎换骨的转变:从一个英雄到一个领袖,从“社会领袖”到一个“企业家”。
你,准备好了吗?

Back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