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德观察

慈善组织如何从价值观梳理中受益

积极的机构价值观,被用于塑造形象和吸引人才。但即使具备这样价值观的机构,也不会对下面两种情景感到陌生:

情景一: 某机构在官网标明“团结协作”四字,然而连续三年获选“机构之星”的是一位以“只顾部门绩效、从不分享资源”而闻名的经理。

情景二: 某组织内两位同事彼此不认同,合作起来矛盾重重。其中一位长期扎根项目一线,免不了成效缓慢;另一位常年在外演讲,所有的项目名称张口即来,却不了解具体运作。不过,两位都深信自己秉承着 “服务大众”的初心。

如果将机构的文化价值观比喻成一把披荆斩棘的剑,上面就是粗钝的表现。现在,对于机构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可以用“知其存者万千,识其利者寥寥”来形容。真正理解“文化价值观梳理”必要性的机构不多,一来大家普遍认为价值观太抽象不能梳理,二来担心梳理的成果不能被衡量。

很有幸,深德在今年9月受到某家族基金会的邀请,为机构整体进行文化价值观梳理。我们认为,梳理过程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 保证团队稳固
因为公益事业具有长效性,如果团队不能在价值观层面稳定和持续,不存在集体认知,就很难实现成长,深耕性和持续性不能保证。价值观被梳理的过程,为团队提供表达与倾听的环境,可以消除认知上的歧义。同时,梳理的成果也为团队发展和建设提供新的方向。

2. 体现家族人格
作为家族基金会,在尊重家族意愿的基准上,每一项资助体现着家族的人格。梳理机构的文化价值观,必须梳理捐赠家族的意志,就能够理顺机构最根本的价值观。

3. 实现精神传承
机构希望实现传承,但是人和项目是更替的,只有明晰而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可以薪火相传。梳理文化价值观,就是让每一位火炬手清楚认识自己手中的火炬和要选择的跑道,这样,捐赠人的志愿就可以长存。

重要性聊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怎么来达到这些效果呢?

依然以文章开头的两个情景为例:

情景一:
机构和成员都不认为“团结协作”的价值观需要被践行,是“机构价值观不被重视”的体现。深德梳理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会应用源于欧盟的“WeValue 组织价值指标系统”来发掘和定位机构价值观,把所有人的价值观都纳入机构整体的考量,得出的结果是每个人智慧与情感的付出,拿着这一套价值观体系,自然不会说一套做一套。

情景二:
两个人秉承相同的价值观却互不认同对方的做法,是“成员对于机构价值观的认同只停留在表面”的体现。我们的方法论用清晰又具体的指标来捕捉和沟通看似无形的价值观,保证价值表述具体化、可实践、可评估。因此,被梳理过的价值观就不会有操作歧义,也避免了隔阂。

希望文化价值观的梳理得到更多组织和机构的重视,在科学的方法论和可定制的过程的基础上,打造更强的执行效力。

Back to Top ▲